Oculusrift的CV1比起DK2有哪些进步

人气:0 时间:2025-01 来源:弼伟茹网络科技 可以 手机

对于Oculus rift的CV1比起DK2有哪些进步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文章目录列表:

Oculus rift的CV1比起DK2有哪些进步

以下回答内容基于国外测评:

一、屏幕和像素点屏幕的像素点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尤其是深蓝和绿色的颜色很实在,根本就看不到像素点的纹路,也看不到纱窗效果。不过当你集中注意力盯着看的时候,你可以在某些颜色上看到细小的纹路,比如在白色上。但是,你依然不会看到像DK1或DK2那样的像素点。

屏幕图像的 感非常强,深色和亮色一样的厚实,文字很锐利,没有黑色拖尾,没有图像坏点。屏幕感觉上比Vive和GearVR有更高的分辨率 。这么说来,Vive肯定是使用了不同的屏幕,至少以前的版本是这样,因为我在Vive上感觉像素点更明显。

二、视场角(FOV)

CV1的视场角比DK2要宽很多!我个人是对视场角很敏感的人,太窄了的话我会很难受,所幸CV1没有这个问题。

这里有几个小变化需要说明, ,纵向的垂直视场角在顶部比DK2要更低,在底部没有区别,横向的水平视场角则明显更宽。顶部视场角更低这个变化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如果你摘下DK2马上带上CV1是能感觉到差异的。

第二,我感觉在镜片的周围有些半反光的材料,使得视觉的边缘有一种模糊效果。由于这种模糊效果,因此很难去准确测量CV1的视场角,这也许是为什么Oculus不愿意给出CV1的具体视场角参数。不过我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复测试,可以确定CV1的可视范围的视场角肯定比DK2要宽非常多。CV1的可视范围差不多是一个4:3的横屏,而DK2的可视范围是一个竖屏。这种更宽的水平视场角让黑边没那么明显了,不会像DK2一样给人一种幽闭恐怖症的感觉。

以下是我做的一个对比图,对比了所有我试过的主流头显的视场角。这个图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就像我上面说的,CV1的模糊边缘使得准确测量很困难,除非你花上更多的时间从各种诡异的角度反复去端详这些镜片。

我的结论就是,视场角没啥问题,很宽很广,所以各位不要担心了。

三、人体工学整个头显做工非常 ,外壳的材料感觉像是一种防水防尘的特殊材料,不容易弄脏,不会积灰尘和头皮削。拿起来也非常轻,戴起来非常舒适,正面的脸部面板(就是海绵那里)可以取下来进行替换。

四、镜片和光学

镜片很棒,不会出现起雾现象,而且透过镜片看到的全部图像都非常清晰,不像以前只是中间清晰周围稍微模糊,也不会有任何色彩偏差或其他做工问题。

五、跟踪(Tracking)

跟踪摄像头感觉做工非常结实,底座很重,被碰到也不会倒。跟踪摄像头本身的视场角非常大,远远大于90度,允许用户很大的移动范围,能够跟踪你的任何朝向,包括站立的时候。

我甚至可以趴到地上,钻到桌子下,跟踪一直没丢,很神奇!

至于摄像头的线材长度我没量过,不过比DK2的要长很多,至少4.5米。而且,不再需要同步线了,头显用一个USB和HDMI,跟踪摄像头用一个USB,所以CV1实际上只需要两个USB口和一个HDMI口就够了,当然XBox One的手柄还需要一个USB。

五、音

我不是一个Hi-Fi发烧友,不过我还是被CV1自带的耳机惊呆了。这耳机很响,你听不见旁边人说话。神奇的是,当没声音的时候你能很清楚地听见外面的声音,但是在demo里耳机似乎自动开启了隔音降噪模式,我真不知道是怎么实现的。音质远远超出我的预期,解析力很广,人声非常自然,我的海盗船游戏耳机比起来简直弱爆了。一般来说你肯定是不需要再买一个耳机了,估计比这个更好的你也买不起哈。

备注:

我之前拥有的和体验过的头显包括OculusRift DK1、Oculus Rift HD原型机、OculusRift DK2、HTC ive (Mark1)、OculusRift C umer Beta工程样机7号、和GearVR(Note4)

/p/4252218812

  上个月,HTC发布了旗下 轻量级的沉浸式VR眼镜VIVE Flow,这款产品打破了我们对于传统更硬核领域的大尺寸VR头戴的认知,主打轻便与小巧,在外观上更像一副眼镜,也具备了以往VR产品无法提供的出色便携性与舒适度,带给用户全新体验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VR眼镜的新形态。那么这款设备究竟如何呢?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HTC IVE Flow的产品评测。

  时尚外观,超便携设计

  HTC IVE Flow是一款外观设计极具特色的产品。作为一款全新概念的VR设备,VIVE Flow和传统VR头显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Flow前面板下左右两侧有两颗支持6DoF的定位摄像头。它们不但可以支持使用者在佩戴眼镜时在虚拟环境中自由行走,还可以切换显示,直接看到身边的环境,方便用户在室外使用时能显示内容也可以切换到摄像头观察室外的环境。

  在右侧眼镜腿尾部,有一个延长线接头,它主要用于外接充电宝或者手机。连接好之后可以将移动电源放到口袋里,保证整体的使用便携性。官方还为 Flow 标配了1.2米的type-C充电线,如果还是觉得不够长,可以再另行购买一根更长的充电线。

  既然是便携式设备,VIVE Flow 的设计肯定优先考虑整体的便携性能。整机加起来只有189g,佩戴的时候确实没有太多重量感,体验明显优于传统XR头显。长连接线外接充电宝可以随身放在口袋中,一根连接线完全不会出现缠绕的情况,不会有佩戴累赘的问题。

  屏幕方面,Flow 采用了两块1.6k * 1.6K分辨率的显示屏,双眼可以实现3.2K分辨率。它拥有75Hz的刷新率和100度的视场角。而且对于近视的朋友,HTC 也贴心的采用了0-600度的屈光调节,只要不是很高的近视度数都能够对应的进行调节,不用在眼镜外佩戴头显,提升了整体的使用舒适度。

  HTC IVE Flow 采用了磁吸式可拆卸的,针对亚洲人的脸型设计的面罩,还专门附赠了一个鼻托,用来调节屈光度。拆卸方便的面罩更方便家庭中每个成员使用VR,只需要购买自己的面罩使用时更换一下就可以了。另外,官方还给 Flow 加入了双铰链贴合系统,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贴合各种头型,佩戴时候力度适中,没有很夹头的感觉,同时也保证了使用VR时的佩戴稳定性。

  手机交互 投屏更便捷

  由于是一款主打便携的设备,HTC IVE Flow并没有单独提供手柄给用户,目前的操控方式是通过连接手机实现,我们手中的安卓手机是否能适配,可以到HTC ive官网上确认一下。下载对应的VIVE ,通过连接配对后就能开始使用了,每次带上头戴双指按压手机屏幕后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使用手机操作的时候,手机整个屏幕被分成四个区域,上方区域为Home键,可以进行跳转主界面和进行联网设置,左右键根据不同的应用有着选定的效果、下方的区域是更多选项,一般是进入更多设置的菜单。如果是 次使用的朋友,可以在主界面找到教学模块点击进行操作的学习,多熟练之后,就可以轻松的进行操作互动了。

  经果了简单的熟悉上手后,我们使用手机操作VIVE Flow头戴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虽然手机操控做不到手柄更合理的键位设置,不过整体体验下来还是可以接受的。手机变身为手柄后,用户可以在VIVE Flow的界面中看到手机的四个区域,点按的时候也会有对应的提示。除了四个区域的按压点选外,还支持页面滑动,上下滑动手机屏幕,就可以实现滚动菜单,滚动浏览页面的操作。在充当手柄时,系统还会自动将手机亮度降为最低,只有在解除手机的“手柄状态”后,亮度才恢复到正常状态。

  手机除了提供操作交互的作用之外,VIVE Flow中还能够实现连接投屏这一选择,与其他VR/AR设备的投屏不同,用户在主界面下的设置条中可以直接找到手机投屏的选项,点选之后就能将手机画面投到 Flow 头显内,此时手机内的界面和所有数据都会通过无线传输同步到VR头显中。

  而且Flow 在手机投屏状态下依旧可以将该手机作为操作手柄,包括打字、画面缩放等常规功能均能在投屏里实现,而且延迟极低。为了提升VIVE Flow的手机投屏体验,HTC通过软硬件两大层面将手机投屏的延迟控制到了最低。

  观影、游戏体验实测

  接下来是实际的评测使用。首先我们通过 iveport ideo 观看了几部VR视 。因为VIVE Flow自带存储空间,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线将设备与Window系统的电脑连接,将3D视 直接存放到头显当中。从配置上看,HTC Flow 的分辨率 双眼3.2K,对于播放2K级别清晰度的3D影片来讲,近距离观看的话其实还是有些颗粒感,不过就这款产品便携的定位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3D影片中更立体的效果以及6DoF的空间反馈,观影时的沉浸感还是很不错的。

  考虑到这款产品的轻VR体验定位,不少购买HTC IVE Flow用户会有观看视 的需求,针对目前视 资源的相对匮乏,HTC应该可以针对这一类用户在应用商店中增加一些 适配的高清视 内容,从而在软硬件两个层面来满足 Flow 用户的需求。

  在测试完观影后,我们又通过 《TRIPP 》体验了冥想功能。如果是在家中安静的环境,TRIPP所带来的体验真的是非常舒适,加上可视化的呼吸调节配合,空间音效、精美画面都给使用者带来了舒缓的情绪和更为平静的心理影响。

  在评测的最后,我们通过《Space Slurpies》测试了VIVE Flow 的游戏功能。因为没有专门的游戏手柄操作,客观地讲手机对应的操作并没有很强的逻辑,玩 R 游戏比较容易出现误操作的问题,因此如果想要通过VIVE Flow进行游戏的话,建议大家还是配备一个专用的手柄,不然手机模式下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找到相应的操控手感,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感并没有发挥到最大。

  总结

  我在VIVE Flow发布之初就有着很大的兴趣,尤其轻便的设计和简单的操作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实际的体验来看,HTC IVE Flow的软硬件体验都让我感到了与以往“硬核”VR产品明显的差异化风格。VIVE Flow虽然在性能上不能与HTC此前推出的那些,画面出色,性能 的大号 R头显相提并论,但是,更加便携的设计,简单全面的使用体验却更加能让我想要主动去体验VR产品。

  手机这种交互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使用场景,像是游戏这类需要更多复杂操作的应用就很容易出现误操作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如果搭配手柄会好上很多。如果后期HTC通过前置镜头的捕捉,将双手的交互带入到VIVE Flow中,相信这种使用体验会更进一步,并且让这类便携式VR的使用变得更加出色。

今天关于“Oculus rift的CV1比起DK2有哪些进步”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Oculus rift的CV1比起DK2有哪些进步”,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